8月15日至19日,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医学创新大赛暨“一带一路”国际竞赛总决赛在山东大学圆满落幕。该项赛事是经教育部认可、纳入《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的A类权威赛事,影响力广泛,备受全国高校关注。

该赛事赛程分为初赛(校赛)、复赛(区域赛)、总决赛(含国际竞赛)三个阶段。由我校检验学院马云云、晋佳路老师指导,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吴蒙、王豆豆、袁梦珂与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刘彦男、何小培五位同学组成的参赛团队,凭借《基于适配体-CRISPR/Cas12a检测吡虫啉方法的建立》项目的扎实的科研基础和清晰的创新思路,在校内选拔赛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复赛。进入复赛后,团队又以严谨的科研素养和敏锐的创新能力在高职高专赛区荣获一等奖,赢得总决赛入场券(学校共有五个队参加复赛,只有本队拿到一等奖,进入总决赛)。在总决赛中,团队凭借出色的现场展示与流畅的答辩表现,充分展现项目的科学价值和应用潜力,最终斩获高职高专赛道全国总决赛银奖。

本次大赛共吸引全球10个国家200余所高校的4000余名师生、200余位嘉宾和评审专家参加,办赛规模和参赛人数均创历史新高。总决赛共收到参赛项目820余项,涵盖基础临床赛道、口腔医学赛道、交叉学科赛道等6个赛道的基础创新研究和实验设计项目。评审从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等多个维度,全面考察参赛学生的专业基础与创新实践能力。作为聚焦医学创新与国际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大赛期间还同步举办了院士论坛、圆桌论坛、产教融合科技论坛、医学创新人才论坛等活动,为探索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医学教育新范式,为深化“一带一路”医学教育合作,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持续注入更大的动力与活力。

此次获奖是我校医学学科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成果,既是对参赛团队数月来积极备赛的辛勤付出与卓越能力的高度肯定,也体现了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产学研融合”与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扎实成效,彰显了指导教师与学生深厚的专业底蕴、活跃的创新思维及优秀的团队协作精神。
学校将以本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总结竞赛经验,深化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搭建更多高水平的创新实践平台,持续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推动更多优秀成果走出校园、服务社会,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和健康事业发展持续贡献高校力量。